行业新闻
石门山雕塑:重庆大足石刻pg电子模拟器
pg电子模拟器重庆大足石刻雕塑是中国知名的石窟群,重庆大足石刻是佛教题材的摩岩石刻,大足石刻保存了较好的唐、宋时期的石刻造像雕塑艺术品,包括宝顶山pg电子模拟器、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等处。大足石刻(Dazu Rock Carvings)是世界八大石窟之一,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重庆大足石刻雕塑于公元701年,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将她的年号改为大足,寓意大足天下,公元758年,她的曾孙唐肃宗用这个年号颁令在巴蜀地区设置大足县,至今已经有1250多年的历史。
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兴起于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沿着丝绸之路和黄河流域一路向东传播,留下了敦煌石窟、山西云冈石窟、河南龙门石窟等佛教东传的足迹。安史之乱后,随着政治中心的南移,一大批文人学士、商贾缙绅、僧侣信众、雕刻大师向南迁徙,佛教的艺术也转而向南传播,大足石刻代表了公元九至十三世纪世界石窟雕塑艺术的最高成就,是世界晚期石窟艺术的丰碑和绝唱。
虽然大足石刻没有莫高窟、云冈、龙门、麦积山那么出名,但是这并不能掩盖它的光芒。大足石刻之后,在世界范围之内再也没有出现这么内容丰富、规模宏大、艺术精湛的石刻造像了。现在,大足石刻已经成为世界八大石窟之一,于1999年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人类共同拥有的世界级文化瑰宝。
大足县,建于公元758年(唐乾元元年),隶属昌州。公元885年(唐光启元年),昌州由静南县迁治大足。至公元1279年(南宋末年),大足一直是昌州州治所在县。大足石刻中的五山摩崖造像即在这近400年间完成。
现存大足石刻作品中,最早的为凿于公元650年(初唐永徽元年)的尖山子摩崖造像,其后200多年间仅新开凿圣水寺摩崖造像一处。这两处初、中唐造像总共不过20龛。直到公元885年昌州迁治大足后,摩崖造像方渐大兴。
公元892年(唐景福元年),昌州刺史,充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静南军节度使韦君靖,在县城北龙岗山(今北山)营建粮贮十年,兵屯数万的永昌寨的同时,首先在北山凿造佛像。此后,州、县官吏和当地仕绅、平民、僧尼等相继效法,直到公元907~965年间(时为五代十国时期。四川为蜀国,史称前蜀、后蜀)营造佛像不断,形成大足石刻史上第一个造像高潮。
公元965~1077年的百余年间(北宋乾德至熙宁年间),摩崖造像停滞,至今全县未发现一龛当时的纪年造像。此时寺院内供养石刻圆雕造像兴起。今有遗迹可寻或有文可征者,县东有大钟寺,县西有石壁寺,县北有延恩寺等多处。至本世纪80年代,仅大钟寺一处,就出土佛教圆雕纪年造像百多件。
公元1078~1173年(北宋后期的元丰至南宋初期的绍兴、乾道年间),大足石刻造像掀起第二个高潮。自公元1082年(元丰五年)大庄园主严逊舍地开凿石篆山释、道、儒三教造像区起,县境内摩崖造像此起彼伏,先后开凿出佛教、道教和三教造像区32处。南山、石门山造像区和北山多宝塔均于此间建成。始凿于公元892年的北山造像区,历时250多年,亦至公元1146年南宋绍兴十六年建成。
公元1174~1252年的70余年间南宋淳熙至淳佑年间,时称六代祖师传密印的大足僧人赵智凤,承持晚唐川西柳本尊创立的佛教密宗教派,于宝顶山传教。他以弘扬佛法为主旨,清苦七十余年,四方募化凿造佛像近万尊,建成了中国佛教密宗史上唯有的一座大型石窟道场,使大足石刻造像达到鼎盛。其间县境其他处造像基本停滞。四方道俗云集赵智凤座下,石刻高手聚集宝顶山竞技献艺。宝顶山成为中国佛教密宗成都瑜伽派的中心地。
自公元892~1252年的360年间(晚唐景福至南宋淳祐年间),大足先后建成佛教、道教和三教造像区34处,造像数量占大足石刻总数的80%左右。其中除北山摩崖造像始凿于公元892年晚唐景福元年外,其余均为公元1082~1252年北宋元丰至南宋淳祐的170余年间建成。
公元13世纪末叶南宋晚期,因战乱石刻造像中断。至15世纪末明代永乐年间,摩崖造像方渐复苏,一直延及晚清。公元15世纪初至19世纪末(明、清两代)的500年间共有摩崖造像39处,其中虽不乏佳品,但多为小型造像区,造像数量也不足今大足石刻造像总数的20%。
公元13世纪末和17世纪中叶,大足曾两度遭受兵燹。五山摩崖造像中,除宝顶山圣寿寺两次焚毁、两度重修外,摩崖造像一直保存至今。
“五山”摩崖造像建成后,除世俗装绚、培修外,直到19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年,当地民众才在造像区旁增刻观音、山神、天公地母等少数几个小龛。现基本上保持了唐、宋时期造像的规模和风貌。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一直妥善保护,并对公众开放。
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简称五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世界石窟艺术中公元9世纪末~13世纪中叶间中国晚唐景福元年至南宋淳祐十二年最为壮丽辉煌的一页。大足石刻始建于公元650年唐永徽元年,兴盛于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余绪延至明、清,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品。
“五山”摩崖造像以规模宏大,雕刻精美,题材多样,内涵丰富,保存完好而著称于世。以集释佛教、道道教、儒儒家“三教”造像之大成而异于前期石窟。以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在中国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以大量的实物形象和文字史料,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间中国石窟艺术风格及民间宗教信仰的重大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有重要贡献,具有前期各代石窟不替代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
源于古印度的石窟艺术自公元3世纪传入中国后,分别于公元5世纪和7世纪前后(魏晋至盛唐时期),在中国北方先后形成了两次造像高峰,但至公元8世纪中叶(唐天宝之后)走向衰落。于此续绝之际,位于长江流域的大足县境内摩崖造像异军突起,从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建成了以五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大足石刻,形成了中国石窟艺术史上的又一次造像高峰,从而把中国石窟艺术史向后延续了400余年。此后,中国石窟艺术停滞,其他地方未再新开凿一座大型石窟,大足石刻也就成为中国石窟艺术建设史上最后的一座丰碑。中国石窟艺术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石窟艺术都积淀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模式及内涵。以云冈石窟为代表的早期石窟艺术魏晋时期,公元4~5世纪受印度犍陀罗和笈多式艺术的影响较为明显,造像多呈现出胡貌梵相的特点。以龙门石窟为代表的中期石窟艺术隋唐时期,公元6~9世纪表现出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相融合的特点。作为晚期石窟艺术(晚唐至南宋时期,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代表作的大足石刻在吸收、融化前期石窟艺术精华的基础上,于题材选择、艺术形式、造型技巧、审美情趣诸方面都较之前代有所突破,以鲜明的民族化、生活化特色,成为具有中国风格的石窟艺术的典范,与敦煌、云冈、龙门等石窟一起构成了一部完整的中国石窟艺术史。大足石刻三教造像俱全,有别于前期石窟。以南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公元11至13世纪中叶的道教造像,是中国这一时期雕刻最精美、神系最完备的道教造像群。石篆山摩崖造像中以中国儒家创始人孔子为主尊的儒家造像,在石窟艺术中可谓凤毛麟角。以石篆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佛教、道教、儒教三教合一造像,以及以石门山摩崖造像为代表的佛教、道教合一造像在中国石窟艺术中亦极为罕见。就保存状况而言,大足石刻是中国石窟艺术群中保存最完好之一。
五山摩崖造像保存完好。全部龛窟与造像,除历史上对少数雕像肢体残损部分有过补塑外,未遭受大的人为和自然灾害的破坏。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日常维修保护中,严格遵守不改变原状的原则,以确凿文献、碑刻题记为依据,采用传统技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手段进行。其设计、材料、工艺、布局等方面均保持了历史的真实性。在对五山造像主体进行保护的同时,注重其周围环境的保护,基本上没有改变其环境关系。因此,从总体上看,五山摩崖造像基本上保持了历史的规模、原状和风貌。
位于大足城区东北约15公里处,由南宋名僧赵智凤主持营建。有大、小佛湾等共十三处景观,以大佛湾石刻造像规模最大。这里有多幅生活场景和佛经中的故事,其中以大佛湾的“六道轮回图”和小佛湾的“十恶罪报图”最为独特和直观。
千手观音是宝顶石刻的镇山之宝,宝顶的千手观音在88平米的石壁上孔雀开屏般足足雕了1007只手,每只手中都有一只眼,一个法器,层层叠叠,或伸或曲,千姿百态,是世界上唯一名副其实的千手观音,堪称世界之最。
北山石刻位于大足城区以北约2公里,开凿于唐代,止于南宋时期。北山石刻的佛像小巧玲珑,体态多变,呈现出由唐至宋的过渡风格。如第53号佛像,既有唐代雕刻的丰满古朴,又具宋代造像的修长身躯;第281号的东方药师净土变相,薄衣贴体具有唐代风范,仪容秀丽又是宋代石刻的特点。
此外,北山石刻中的碑碣也非常珍贵,比如:刻于公元895年的《韦君靖碑》,具有补唐史的重要价值;刻于公元1163-1189年间的《赵懿简公神道碑》,是宋代书法家蔡京所书pg电子模拟器,是书法艺术中的珍品。
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摩崖造像多达75处,雕像5万余身,铭文10万余字。北山、宝顶山、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规模之大,造诣之精,内容之丰富,都堪称是一项伟大的艺术杰作。北山造像依岩而建,龛窟密如蜂房,被誉为公元9世纪末至13世纪中叶间的石窟艺术陈列馆。宝顶山大佛湾造像长达500米,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变相与变文并举,图文并茂;布局构图谨严,教义体系完备,是世界上罕见的有总体构思、历经七十余年建造的一座大型石窟密宗道场。造像既追求形式美,又注重内容的准确表达。其所显示的故事内容和宗教、生活哲理对世人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福乐,威之以祸苦。涵盖社会思想博大,令人省度人生,百看不厌。南山、石篆山、石门山摩崖造像精雕细琢,是中国石窟艺术群中不可多得的释、道、儒“三教”造像的珍品。
大足石刻注重雕塑艺术自身的审美规律和形式规律,是洞窟造像向摩崖造像方向发展的佳例。在立体造型的技法上,运用写实与夸张互补的手法,摹难显之状,传难达之情,对不同的人物赋予不同的性格特征,务求传神写心。强调善恶、美丑的强烈对比,表现的内容贴近生活,文字通俗,达意简赅,既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又有着极大的社会教化作用。在选材上,既源于经典,而又不拘泥于经典,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和创造性,处处反映出世俗信仰惩恶扬善、调伏心意和规范行为的义理要求。在布局上pg电子模拟器,是艺术、宗教、科学、自然的巧妙结合。在审美上,融神秘、自然、典雅三者于一体,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重鉴戒的审美要求。在表现上,突破了一些宗教雕塑的旧程式,有了创造性的发展,神像人化,人神合一,极富中国特色。总之,大足石刻在诸多方面都开创了石窟艺术的新形式,成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以及体现中国传统审美思想和审美情趣的石窟艺术的典范。同时,作为中国石窟艺术发展、变化的一个转折点,大足石刻所出现的许多有异于前期的新因素又极大地影响了后世。
大足石刻以其浓厚的世俗信仰,纯朴的生活气息,在石窟艺术中独树一帜,把石窟艺术生活化推到了空前的境地。在内容取舍和表现手法方面,都力求与世俗生活及审美情趣紧密结合。其人物形象文静温和,衣饰华丽,身少;形体上力求美而不妖,丽而不娇。造像中,无论是佛、菩萨,还是罗汉、金刚,以及各种侍者像,都颇似现实中各类人物的真实写照。特别是宝顶山摩崖造像所反映的社会生活情景之广泛,几乎应有尽有,颇似公元12世纪至13世纪中叶间(宋代)的一座民间风俗画廊。无论王公大臣、官绅士庶、渔樵耕读,各类人物皆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大足石刻中的五山摩崖造像,可以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生活画卷,它从各个侧面浓缩地反映了公元9~13世纪间(晚唐、五代和两宋时期)中国社会生活,使源于印度的石窟艺术经过长期的发展,至此完成了中国化的进程。
按过去佛教史籍记载,中国密宗盛行于公元8世纪初叶,流行于黄河流域,至公元9世纪初日本僧人空海东传日本后,中国汉地渐至衰落。而北山、宝顶山大量造像及其碑刻文字无可争辩地表明,公元9至13世纪,密宗在四川不仅未见绝迹,而且处于兴盛。公元9世纪末(晚唐)四川西部的柳本尊自创密宗,号称“唐瑜伽部主总持王”,苦行传道,弘扬。到公元12至13世纪中叶间(南宋中期),高僧赵智凤承持其教,号称“六代祖师传密印”,在昌州大足传教布道,创建了宝顶山摩崖造像这座石窟史上罕见的完备而有特色的密宗道场,从而把中国密宗史往后延续了400年左右,为中国佛教密宗史增添了新页。
信神不信教、信仰多元化,是中国民间宗教信仰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重大变化。大足石刻作为中国民间宗教信仰的产物,便是其重要实物例证。一方面,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三大主体的儒家、道教及佛教,在其长期的发展进程中,总趋势是由相互对抗走向相互融合。其表现之一,是使原本属于佛教产物的石窟艺术为道教和儒家所借用,且三教创始人不分高下的出现在同一个石窟之中。大足石刻中有释、道、儒三教分别造像者,有佛、道合一和三教合一造像者。这些造像表明,公元10至13世纪,孔、老、释迦皆至圣,惩恶助善,同归于治的三教合流的社会思潮已经巩固;世俗信仰对于三教的宗教界线已日渐淡漠。
数珠手观音以其秀丽妩媚,典雅精美被视为北山观音精品之精品。观音俨然一位妙龄少女,立身斜依石壁,赤足站于莲台之上,头戴精美花冠,目光下视,嘴角上翘,双唇微收,流露出一种含颦欲笑天真腼腆的少女情态。她身段窈窕,三道弯的轻盈体态,显得落落大方;肌肤柔和,上体微露;肘悬飘带,腰系长裙,侧面迎风,那裙纱衣带在微风中轻扬,颇有一种静中寓动,“吴带当风”之妙。同时,观音右手持珠,左手轻轻地握住右手腕,双手自然下垂交叉于腹前,给人以豁达大度,悠闲自若的感觉。整个身躯笼罩于椭圆背光之中,营造了和谐统一的完美感和图案形式之美。古代雕刻家们以炉火纯青的高超技艺对观音面部进行细腻刻画,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使观音全然失去菩萨的威严,而是一位动人心魂充满活力,可亲可敬的飘飘仙子,这样处理,缩短了人和神之间距离。从雕刻技巧看,人体比例正确,动态自然,人体转折部位处理恰到好处,试加一份则长,试减一分则短,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欣赏都不失为一个形神兼备的艺术品雕塑。
重庆到大足石刻怎么走?重庆大足县一共有古代石刻100多处,其中有五座山的石刻被列入世界遗产,其中最知名的当属宝顶山,如果跟团参加一日游的话,导游只会带领游客去宝顶山一处。而不去北山石刻。喜欢古代石刻艺术的朋友不要选择团队游,会让你后悔的。从重庆市区坐车去大足县至少需要两个半小时。从大足县坐车到宝顶山,需要半个小时。当天来回就要六小时。旅行团在宝顶山的参观时间不会超过一小时。再加上吃一顿午饭,下午去龙水五金刀具厂参观,大足石刻一日游就这么结束了。
从重庆市区到大足县非常方便。如果外地游客坐飞机来的话,下了飞机,在江北机场就有长途客运站,有去大足的车,只是每天只有两班,分别是12点半和17点。票价58元。买票时说清楚是大足石刻的大足,还有一个四川的地方叫大竹,读音一样的。这班长途车中途会停靠好几个地方:邮亭、双桥,龙水。最后到大足县城。行驶途中也会遇到路上乘客招呼,停车载客。一般顺利的话,两个半小时能到终点站大足老汽车站。
还有菜园坝,陈家坪汽车站都有发往大足的长途车,基本上半小时一班车。票价53元(菜园坝车站),陈家坪发车,票价约为52元。车况也是差不多,中途会载客,也要停靠几个站,终点也是老汽车站。
到了终点站下车,坐101路环城车,票价1元,到鸡市桥下车,可以看到路边停着几辆小巴,其中有去宝顶镇的车,车票3元。此处是终点站,有不少售票员站在马路边,很明显。不过小巴会等座位几乎坐满才发车,实在没有乘客的话,也要等一会儿才开。车站附近有个农业银行,旁边有个挺大的超市,旅行者可以在这儿买些食品、饮料,宝顶镇那里的小店东西卖得比较贵。
如果不想坐小巴,可以在大足县打车,注意不要在老汽车站附近打车,司机很可能会斩客,我看了一些自助游者的游记,从大足县打的去宝顶镇大约是30元。因为我一个人去的,我坐小巴划算。
小巴坐到底就是终点站宝顶镇,从小镇走到宝顶山景点入口顶多十多分钟。也可以坐三轮车,每人三元,也有电瓶观光车。
如果像我一样,傍晚到宝顶镇的话,第二天参观宝顶山石刻,可以住在大足宝顶镇唯一的大酒店里。一下车就能看到。标房门市价200多元,网上订的线元。那里环境挺不错,服务态度很好。值得推荐!
不过宝顶镇店家的旅游纪念品卖的比较贵,需要大大地砍价。尽量不要买这儿的物品。
第二天早上不需要很早去宝顶山,因为那里开门较晚。冬天更晚。宝顶山+北山石刻淡季联票(12月-2月)是120元,平时联票是170元(挺贵的)。学生一定要带好学生证,退休人员(年满60岁以上者)都能享受半价门票。我只花了60元就看了两个景点。宝顶山+北山联票两日有效,所以不需要着急,完全可以看两天。